top of page

文子 - 斧頭 |五點 + 六點

已更新:2022年2月12日

文子中排行第八的是「斧頭」,原稱「虎頭」,由骰仔的五點及六點組成。如果運用些少創意,再加上丁點想像力,的確會覺得五點像斧柄、六點像斧面刀片。

除此之外,另有文章分享這張牌的別稱為「楚漢爭峰」據說這是來自「宣和牌」的舊有玩法。古時骨牌遊戲眾多,雖然牌款、張數未有太大變化,但遊戲內容、耍玩方式及規則與現今的打天九、推牌九有很大分別,而且大部分帶有附會文史意涵的複雜組合牌型更已被棄用,甚至失傳。


今時今日大家與好友暢飲或會大玩酒game,但明清時期的文人雅士玩的卻是吟詩作對。以曹雪芹著作《紅樓夢》中的牙牌令為例,便是當時民間把酒取樂時用來助興的牙牌遊戲。


大致玩法是利用牙牌上的各種名色作引來對答互動,玩家無論使用詩詞歌賦還是成語俗話,一來一回也需押韻,且要符合牌名或牌款形態,少一點文采也真的玩不了。

《紅樓夢》中描寫賈母、薛姨媽等人的牌譜

而之前提及的「楚漢爭峰」,則在《金瓶梅》第二十一回所述的牌戲情節有所提及 ── 「西門慶擲,說:我虞美人,見楚漢爭鋒,傷了正馬軍,只聽見耳邊金鼓連天震。果然是個正馬軍,吃了一杯。」


當中所提及的「楚漢爭峰」、「正馬軍」便是骨牌組合名。「楚漢爭鋒,兩扇均五六,像兩軍對峙」,意思是一對斧頭由一對五六組成,活像楚漢雙方勢均力敵的對陣而得名。

「正馬軍,像佈陣,八紅點喻馬隊,正馬當先」,這些牌型的命名源自骨牌上的點數與顏色配搭,時而象形,時而會意,時而諧聲,配合牌譜相對應的詩詞,既風雅亦有趣。

至於「虎頭」,民俗學家Stewart Culin(1858-1929) 編寫的《Chinese Games with Dice and Dominoes》中則有插圖和文字記錄。根據Culin的考察和記錄,當時美國華工應該稱呼此牌為「虎頭」而非「斧頭」。

而另一人類學家Sir William Henry Wilkinson (1858-1930) 於其著作Chinese Origin Of Playing Cards》提及的天九,更附有虎頭牌相關的老虎插畫。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,現在所講的「斧頭」其實是舊稱的諧音。


而值得一提的是,前者書中以粵音作為英語音譯拼音,所以相信至少當年粵、港一帶亦是如此稱呼各骨牌。

院友仔有幸從網上書店購入《Chinese Games With Dice And Dominoes》的複印本,裡面就有不少關於骨牌的記載。

可惜多變的骨牌組合和配搭實在過於複雜難記,如今只剩下文、武之別(六、七十年代民間亦有人稱之為男、女人)與點數的大小之較。
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