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友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發現,原來骨牌亦於「韓國歲時風俗詞典」內有所記載。
骨牌 ( 골패 Golpae ),是根據牌上圓孔的數量和大小來對牌、爭勝負的一種傳統遊戲。它還稱為江牌( 강패)、牙牌(아패)、號牌(호패)。
韓國文章對於骨牌的的歷史起源有幾種理論。有一種說法是指백낙천(譯白樂天、即白居易)仿照天上的二十七顆星星而設計,亦有關於由宋朝사마광(譯司馬光)創造的推測。另外亦有人相信 『정자통』《正字通》的記載,流傳骨牌是於1120年(宋宣和2年),由宋朝官員發明用以研究星座排列的工具。
雖然這些文章內容點到即止,相當簡短,亦沒有任何結論,可信度存疑,但從中我們亦能推測,韓國人普遍相信骨牌起源自宋代的中國,並輾轉傳入高麗。
骨牌根據製作方法可分為「砇牌」(민패)和 「紗帽牌」(사모패)兩種。砇牌只用骨頭製成,而紗帽牌是將白色的骨頭和黑色的烏竹粘在一起做成的。製作骨牌將牛、鹿等動物的骨頭粘在木頭上,做成手指節大小的塊兒,然後在上面鑿出大、中、小不等的圓孔,塗上紅色和黑色( 或藍色)。
骨牌共有三十二隻牌,共二百二十七點,按圓孔數量的不同而各有名稱。有的牌款相同,能組成對,稱為「雙牌」;有的則只有單隻,成為「單牌」。若以我們的概念去理解,文子牌便是他們的「雙牌」,而武子則是他們的「單牌」。
韓國的骨牌有時會被用作占卜工具。先將骨牌一字排開,然後一個個翻過來對牌,再按照牌的點數來算卦,聽起來很像張愛玲曾沈迷一時的占算遊戲 ── 牙牌靈數。其實骨牌有很多遊戲,玩法非常多,而且複雜難懂。有傳《骨譜》一書,就有專門講解各式各樣的玩法。不過正因為玩法太繁瑣,不易學會,很多遊戲未能如「鬥錢」那樣深入百姓生活之中,不少更已失傳於世,相當可惜。
תגובות